位置 |
臺灣動物區 |
英文名 |
Formosan Gem-faced Civet |
學名 |
Paguma larvata taivana |
保育 |
暫無危機(LC) |
分類 |
脊索動物門
哺乳綱
食肉目
靈貓科
|
地理分佈 |
亞洲南部及東南部。 |
型態特徵 |
1. 體色為灰褐色,從頭頂到鼻中線由一條白線貫穿,被稱為「白鼻心」,眼下及眼上廷至耳下部份各有一塊白斑。
2. 外觀與鼬獾相似,但白鼻心的體型較大,且額頭白斑延伸至鼻端,而鼬獾頭部白斑不連續。
3. 錐形的吻部,有40枚牙齒;頸部身體長、尾巴也很長,四支粗短貘端黑色,足具5趾且有銳爪,特殊的腳掌構造,讓他們可以在樹枝或細藤上行走,是台灣食肉目動物中,最棒的爬樹甚至是爬藤高手。
4. 位於指尖的勾爪,不用時會收起來,用力就往外張;如果爪子鈍了,會在用力時脫落,而裡面又長出一層新的爪子。 |
生態習性 |
1. 夜行性,多於夜晚活動,且單獨活動。
2. 樹棲性,喜吃多汁果實,俗稱「果子狸」。
3. 肛門臭腺味道濃烈,分泌物可以驅走敵害,在極度緊張、興奮或是生氣憤怒時,偶爾也會發出一谷向花生油的香氣,因此又被稱為「烏腳香」,平常也會用氣味做記號,至於是香或臭,還是要因人而異。 |
館區 |
臺灣動物區 |
更新日期 |
2017-09-29 |
相關連結 |
|